企业直播在细分领域【企业培训】里迅速崛起的决定因素

| 2017-02-27 14:02:08

直播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,可以涉及很多行业和领域,但是企业直播能够真正帮助企业盈利,需要的是做更细分的领域,在垂直行业及领域专业做企业直播系统,决定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:

11.jpg

一、在线教育直播正红

在讨论企业直播培训之前,我们先界定一下本文所指教育行业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,以确保在共同的话语体系下交流。

偶尔会有刚入行的朋友跟我抱怨,说教育行业挺复杂的,很难看清楚,这时候我就会向他介绍我的“教育行业三层结构”理论。在我看来教育行业像一个鸡蛋,分为蛋壳、蛋白和蛋黄三层:

1.最外面一层“蛋壳”,我称为周边产业,主要是生产实物型产品、工具型产品和内容型产品的公司,还包括平台型公司和提供企业直播服务的公司,本质是围绕教学服务所需的周边产品展开。

2.中间一层“蛋清”是培训产业,即市场经济下老师给学生提供授课服务的业务,最主要的是线上线下各品类培训。这一层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,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过程。

3.最核心的“蛋黄”是教育体系,这部分是由国家真正把控的部分,包括各类全日制公办或民办学校,它的核心是服务于国家使命与意志的人才需求。

“蛋黄”的营养最为丰富,国家绝大部分教育经费都投放于此。培训产业比教育体系的整体投入相对少很多,但“蛋白”依然营养充分,并且充分向市场开放。而周边产业就像“蛋壳”一样没有太多营养,赚钱机会相对较少。

传统教育行业就像一个被蛋壳保护着的鸡蛋。当互联网与科技这个外力接触到教育时,也需要自外而内地分三个阶段来渗透:

1.最先碰到的就是“蛋壳”。那些周边产业,恰巧也是互联网和科技最擅长的工具类、平台类和部分浅层内容类业务,于是题库、拍照搜题、背单词类等项目在这段时间集中爆发。

2.接下来,在线教育渗入培训产业,大量品类被在线化,教师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授课服务。

3.近期,教育体系的官员、学校的校长与老师们也渐渐发现互联网和科技的影响力,也想将好的项目引入到学校里去。同时体制外的创业者也想从“蛋黄”里争取更多的机会,因而互联网和科技在这个阶段终于逐步渗透进“蛋黄”。

因此,互联网和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:互联网和科技对周边产业和培训产业的渗透一起组成了“在线教育”,而对教育体系的渗透则组成新的“教育信息化”。此前移动运营商们也向教育体系内渗透过一次,构成第一次教育信息化,而这次由由互联网和科技渗透。

我们发现:

1.相对来讲,周边产业的融资进程启动较早、较快,接下来是培训产业,再接下来是教育体系。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,周边产业融资在2015-2016年间几乎已经集中爆发完了。

2.当下周边产业创业大机会骤减,创业公司向培训产业和教育体系“下沉”。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看,业务向培训和教育体系“下沉”都是大趋势。

3.培训是教育行业最基础的商业模式,未来1-3年内,各个品类的在线化会继续持续。培训产业是持续热点,从2014年至今一直都有B轮融资。紧跟着,未来3-5年内,在线教育会以更大步伐走进学校,特别是K12的进校市场空间非常大。虽然幼教和高等教育在2015-2016年间有一波融资爆发,但是我们相信K12教育体系还会有更多机会出现。

接下来我们再聚焦直播。直播是培训的一种形式,但在整个培训产业中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引力场:

如图所示,以不同业务起家的教育公司很多都在进行“直播化”转型,或至少结合直播这种授课形式。既有直接开展直播授课的公司,也有原本是O2O模式但转型直播的公司,也有做内容、工具起家转型直播的公司,还有原来做录播、面授但现在也尝试与直播相结合的公司。

典型案例比如原来做录播的学而思网校宣布全面转型直播,沪江网开发了CCTalk,学而思、新东方的线下班已经启动了面授与直播相结合的双师课堂,等等。

二、企业直播培训崛起的驱动力

企业直播培训的火热程度其实已经不需要小编再强调了。但是我一直在思考,直播培训为什么能崛起?驱动力是什么?我认为主要有四点:

1.首先,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,直播是很好的解决方案。

举个最典型的例子:菲律宾口语,这也是直播首先被应用的场景。菲律宾有一亿人口,英语是其官方语言。菲律宾还是全球最大的英语Call Center输出国。但菲律宾人的收入很低,在Call Center工作月薪只有两千多元人民币。可以说,菲律宾在语言陪练方面有天然的供给优势。而另一方面,中国人长期受“哑巴英语”问题困扰,中国人的口语需求真实存在,却得不到解决。

虽然需求和供给长期存在,但是如果不采用直播形式,而是让菲律宾老师来到中国打工,是很难实现的。而直播改变了一切,成功地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连接在一起。

在北美,除了英语口语供给,还存在优质的学科英语供给。中国有很多已进入中产以上的家庭,他们认为只学口语是不够的,还希望用英语学习美国小学课程,最起码学习美国小学的语文课。这种需求和供给也需要借助互联网来连接。

同理,就国内而言,北京有非常丰富的K12教学资源,北京的数理化老师水准都很高,还有不少北大、清华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可以提供课外辅导服务,这些资源三四线城市需求强烈,但老师们又很难回到三四线城市工作,于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借助直播互联网,将双方连接起来。

2.流量变现压力增大,通过直播寻找出路。

教育行业的流量型产品之前很难变现,于是他们会思考教育行业什么能挣钱?只要他们重新观察线下机构,就很容易发现整个业务流中还是上课最能挣钱。我们拆分了线下培训的业务流程,可以显著观察到“上课”确实是盈利点。

第一,线下机构会给家长发学习资料,这显然是无法挣钱的。同理,我们在互联网上发放免费录播课或者图文知识点,也难以收费。

第二,被学习资料或者宣传资料吸引的家长会带孩子上门咨询,机构会给学生做模拟题测试,测试你的水平适合学哪一类课,这个测试过程也是免费的。线上的题库业务模式跟这个步骤很接近,收费难度也很高。

第三,机构还会通过开设免费的公开讲座招生,这对应在线的培训直播公开课,这个环节也是不以挣钱为目的的。

第四,为了正常上课,线下机构需要准备教材和教辅,教材教辅商当然能挣钱,但其体量仍然无法与培训相比。而对于线上来说,我们认真地想想,录播课与教材有很大差别吗?可能只是教材以书的方式呈现知识,而录播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,但这二者都是静态化的。而真正有效果的学习,应当依靠老师根据学生当时的困惑不断推进、讲解,这实际上是个解读、服务的过程。所以我说录播是出版业,直播才是服务业。

最后,我们发现线下培训里只有在教室里上课是能够实质性地挣到大钱的。同理,在线教育也要靠直播课才能做大收入规模。

3.互联网和科技结合,教育的参与者一直在发生变化,人数也不断增加。

最早进行在线教育创业的其实是互联网人,他们像是外来的“野蛮人”,想要打破教育的“鸡蛋”;2014年到2018年,教育培训行业的创业者越来越多,越来越多的是从新东方等培训机构走出的创业者;据我们现在的观察,很可能这1-2年开始又会有越来越多的“体制人”参与到整个进程中。他们不一定是创业者,可能是教育部门负责人、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等,他们更多的是吸引、寻找、鼓励有科技和互联网基因的项目进入公立学校。

4.直播技术趋于成熟,在线互动体验增强。

直播技术分为两大类,第一类是为高并发的直播项目提供技术服务(比如千人、万人大课堂),第二类是现在有一些企业在做5-10人左右的的小型互动直播产品。大型直播的大家都比较了解,但小型互动直播的产品反而具有很强的创新性。

上一篇:企业直播为何突然受捧?是泡沫还是风口?

查看更多详情请点击:http://www.rongkecloud.com/news/